挑選,最重要的是核心----紅外熱成像儀的核“芯”。電腦的核心是CPU,熱像儀的核心是紅外探測器。探測器可分為制冷和非制冷,非制冷體型小功能損耗低,現階段民用型市場主流產品選用的都是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,而做為感知紅外輻射與輸出信號間的橋梁,“熱敏感元件則是紅外探測器的這個核心的核心。”
其次重要的是靈敏度NETD。熱靈敏度是熱成像儀的核心指標值,NETD是噪音等效溫差,標值越低顯像越清晰可見。靈敏度差,被觀測點就被噪音淹沒了,“看不到”,會造成在野外沒法安全保障最基本上的安全性功能。與此同時,也需要以防止辨別模糊以防止誤傷同伴。
第三重要的指標值是探測器像素。“一定的不能混淆,探測器像素和目鏡的像素是兩回事,有的商戶常常相混淆這兩個概念。”
民用型紅外熱像儀中相對來說高端的產品像素為640×512,此高端紅外熱像儀拍攝的紅外圖片清晰細致,500米外可辨別出野兔子的大小的物體;
第四個重要性能指標:幀頻。幀頻就是指1s內熱像儀處理圖像的數目。傳感器越快,內部結構電路處理效率越高,幀頻越大。高幀頻的熱像儀合適抓拍物件的高速移動。通常電視機幀頻為25Hz。戶外觀瞄、要地監控器、汽車輔助駕駛、醫療等領域所使用的設備要選用高幀頻。“好的紅外熱像儀的幀頻應當到達30Hz~50Hz,否則的話在許多公共場合沒法工作。幀頻的高低,可以直接表明了紅外熱像儀的性能好與壞和反應速率。
第五個重要性能指標:像元間距。非制冷紅外探測器在像元間距上,從45μm、35μm到25μm、20μm,現在的主流產品現已是17μm了,14μm也是逐漸開始有產品呈現。越小的像元間距提供了更優化的光學系統,更低的功能損耗,也代表了產品更高的科技水平。據專家透露,現階段在非制冷紅外領域,國內現已研發成功12μm的產品了。
鏡頭、空間分辨率、視場、辨識距離等一些輔助指標值。
以上便是挑選紅外熱成像儀的標準,希望能幫助到大家。